首页 落户政策 正文

2025年深圳户籍父母随迁最新政策

入户李老师 落户政策 2025-01-16 1493 0

2025年深圳户籍父母随迁的最新政策如下:

1. 落户时长:被投靠人(即子女)的深圳市户籍需要连续满8年且目前仍拥有深圳户籍 。

2. 年龄和共迁要求:申请人(即父母)男性需满60周岁、女性需满55周岁。夫妻双方需要一并提出申请,但如果是未婚、离异或丧偶的情况则除外 。

3. 户籍要求:被投靠人需是深圳市家庭户成员 。

4. 记录要求:申请人不能有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或活动的记录 。

5. 关联须知:如果申请人的配偶已经入户深圳市,那么需要按照夫妻投靠的条件和要求办理随迁。在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如果申请人属于离异、丧偶再婚的情况,可以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的现配偶可以提出放弃一并迁入的申请 。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市的户籍政策可能会有进一步的调整。例如,有提议将子女入深户的时间要求从8年调整为15年,并增加子女在深圳缴纳社保连续满15年的要求 。建议符合条件的市民尽快提交申请,以适应政策的变化 。

深圳落户需要什么条件

2025年深圳落户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全日制大专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并且在深圳有社保缴纳记录。

2. 全日制本科或以上学历:年龄在45周岁以下,并且在深圳有社保缴纳记录。

3. 海外留学生:取得学士学位,年龄在45周岁以下,并且在深圳有社保缴纳记录。

4. 中级职称:中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在45周岁以下,并且在深圳有1个月的社保缴纳记录。

5. 高级职称:中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在50周岁以下,并且在深圳有1个月的社保缴纳记录。

6. 紧缺高级工:3年社保,年龄在35周岁以下。

7. 紧缺技师:年龄在40周岁以下。

8. 紧缺高级技师:年龄在45周岁以下。

9. 夫妻随迁:结婚满2年,被投靠人入户满2年。

10. 法人、股东或个体户:最近3个纳税年度内的累计交税额度,法人需交税300万以上,股东60万以上,个体户30万以上。

11. 个人纳税:最近3个纳税年度内累计交税24万以上。

还有一些特定条件下的落户政策,例如应届毕业生、在深建设者、已在深购房者、孩子在深读书的家庭、广大创业者等。办理时间方面,符合核准条件的申请者快至15个工作日内可以办理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落户政策可能会有调整,建议申请者通过官方渠道或咨询专业机构获取最新的落户政策信息。

深圳入户2025最新政策

2025年深圳入户的最新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和条件:

1. 学历入户

- 全日制大专学历,35周岁以内,有深圳社保缴纳记录;

- 全日制本科或以上学历,45周岁以内,有深圳社保缴纳记录;

- 海外留学生、毕业两年内应届生入户,无需深圳社保。

2. 职称入户

- 中级职称+中专及以上学历,45周岁以内,深圳1个月社保;

- 高级职称+中专及以上学历,50周岁以内,深圳1个月社保;

- 注意:如果是外地职称的话,需要缴纳6个月深圳社保。

3. 积分入户

- 积分入户指标由居住情况、参加社会保险年限情况、见义勇为、负面行为、违法行为等指标组成,入户总积分为各项指标累计积分。

4. 紧缺资格证书入户

- 高级技师,45周岁以下,在深圳正常缴纳社保;

- 技师,40周岁以下,在深圳正常缴纳社保;

- 高级技能,3年深圳社保,35周岁以下,在深圳正常缴纳社保。

5. 纳税入户

- 最近连续3个纳税年度内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累计24万元以上的在深圳合法就业个人;

- 最近连续3个纳税年度内缴纳税额累计在30万元以上的个体工商户经营者。

6. 应届生入户

- 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毕业2年内,都属于应届生接收范围,都可走应届生入户通道;

- 入户条件:从毕业证书当天算起两年以内的全日制统招毕业生。

7. 留学生入户

- 年龄在45周岁以下;

- 取得深圳市《出国留学人员资格证明》;

- 在国外学习并获得学士以上学位的留学人员(包含已获得居住国永居权、留学国再入境者资格),或者是在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年以上、取得一定成果的访问学者或博士后等进修人员。

8. 随迁入户

- 夫妻一方入户满2年及夫妻结婚登记时间满2年,且申请人不符合深圳市人才引进迁户条件,未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可随迁入户;

- 子女入户8年后,与其共同生活的父母可以投靠入户,要求申请人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

- 父母一方为深户,其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入户,以及满18周岁不满20周岁,在高中(含中职、中技)或大学(户口未迁入高校集体户)教育阶段在校就读成年子女;及本省生源且户口迁往学校的未婚未育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成年子女亦可随迁入户。

以上是2025年深圳入户的主要政策,具体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可能会有所变化,建议申请人关注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部门获取最新信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